传奇一生

栏目:传奇一生 发布时间:2020-01-06
1946年刚从康奈尔大学农牧系毕业的27岁的阳早,辗转来到中国延安后,最初并没打算长期留在中国,而让他改变主意的竟然是一场战争。

1946年刚从康奈尔大学农牧系毕业的27岁的阳早,辗转来到中国延安后,最初并没打算长期留在中国,而让他改变主意的竟然是一场战争。

 

阳早赶上的这场战事是胡宗南率20万军队进攻延安。但经过1年多的战斗,共产党领导的2万军队以少胜多。这个伟大的胜利给阳早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愿意为“小米加步枪”的神话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疑,毛泽东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来到延安后不久,阳早和解放区的几位其他外国友人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研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  

 

与阳早不同,寒春192110月生于美国芝加哥,母亲是有名的教育家。两岁时,父亲去世,兄妹3人靠母亲抚养。寒春从小渴望成为科学家,长大后,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物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一项名为曼哈顿工程”的原子弹研究计划,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里科·费米领导研究。数千名研制人员中,年仅23岁的女科学家寒春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重要助手,寒春与费米完成了一项关键性实验:测量出原子铀的临界质量。19457月中旬,在洛斯阿罗莫斯以南一片沙漠,绰号为“大男孩”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三个星期后,另两颗原子弹分别在日本长崎、广岛爆炸,15万平民死于非命。

 

 

我想亲眼看看小米加步枪的力量

 

寒春深感震惊:我研究的科学究竟是为谁服务呢?我们不是专心致志于“纯”科学吗?我们怎么制造出这样的杀人魔王?她与许多科学家一起,跑到华盛顿向政府抗议,开始长达半年多的美国原子能非军事化运动。

 

1947年,亨顿跟随导师费米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当得知奖学金由军方提供,她说:“我不能一辈子搞杀人武器!”哥哥韩丁1945年在重庆见过毛泽东,好朋友阳早已抵达延安,几经思考,她终于做出决定:“我想亲眼看看‘小米加步枪’的力量。”

 

真理与爱情的结合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举行了婚礼。林伯渠主席为他们题词:“万里良缘,圣地花烛”。这是真理与爱情的结合。

 

 

设计风车

 

解放前夕,寒春和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

 

寒春看到牧场灌溉困难,一时来了灵感设计出了一架风车。牧场的人都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图纸也看不懂。在寒春的指挥下,大家开始修建风车。“砰”的一声,寒春给大家伙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立志让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

 

1955年,他们又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

 

阳早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响应是:“让贫奶的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不坏一斤奶!”这一年,新中国的第一代儿童喝上了他们生产的牛奶。此间,有关部门询问寒春是否愿意去继续研制原子弹,寒春摇头:“现在中国人缺的不是原子弹,是牛奶。”

 

周恩来总理5次接见了他们,次次向他们道“辛苦”,阳早则回应说:“给社会主义干活,心甘情愿。做心甘情愿的事不谈辛苦。”

 

1953年至1966年间,他们先后被调到西安牛场和草滩农场工作。其间,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销售近 100万台,至今仍是草滩农场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之一。

 

逃跑的原子间谍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美国一直以为寒春从中发挥作用。这种猜测毫无根据。

1952年,她在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上谴责大国核军备竞赛,呼吁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悲剧,科学要为和平服务。

 

19537月,美国《真相》杂志刊登文章,将寒春描述为“逃跑的原子间谍”。

 

养牛的人怎么能住楼房?

 

1966年,阳早和寒春被分配到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和中国对外友协图片社做翻译,阳早在专家楼的阳台上俯瞰土地,心情郁闷:“我们现在过的是上层建筑的日子,养牛的人怎么能住楼房?!”他们多次打报告要求重返农场。

 

1972年,他们终于如愿去到红星公社。在这里,阳早设计安装的管道式挤奶设备,寒春涉及的直冷式奶罐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奶牛饲养机械化。

 

这个老太太太抠门了 

 

1979年,包括部级官员在内的14名代表前往美国进行奶牛机械考察。由于阳早、寒春还没有加入中国国籍,不能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前往美国,只能是这次考察团的顾问。

    

     工作人员回忆说,临去前寒春告诉大家,准备几把推子,因为在美国理发太贵。60天的考察中,大家没有一次在饭馆吃饭,都是阳早、寒春领着大家在一些华侨家里吃饭;也没有住过宾馆,都是在华侨或者一些美国人家里打地铺。快回国时,大家一算账,按照标准,只花费了差费的1/3

 

  寒春却把省下的差费,买了一些奶牛养殖设备和关键配件。

 

 

扎根农机院试验站

 

1979年开始,阳早和寒春都在位于北京沙河镇小王庄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机试验站从事牛群饲养和改良的工作。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小王庄以优质、纯净、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

 

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

 

寒春在农场的房子是一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五间瓦房。门前是一个细长的过道,摆着寒春生前种的30多盆花。在这位美国老人的家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内容为“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的油画。寒春曾说过:“我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

 

 

这是我的“砖利”

 

在农机院农机试验站工作后,阳早和寒春还是始终保持着延安的生活作风,住所和家具陈设都十分简朴陈旧。他们称自己的办公桌为“专利”,即用“砖”“立”起来的。衣服也只有几身,睡的还是硬木板床,过着中国普通农民的简单生活。

 

要做就做纯粹的人

 

20世纪八十年代,牛奶紧缺。有人就说,每次清洗挤奶设备管道的水中也有奶,可以将这些水掺入奶中增加分量。阳早寒春坚决反对,“牛奶有纯牛奶和非纯牛奶之分,做人也一样,要做就做纯粹的人。”真实、纯粹是他们的原则。

 

爱牛的人,做一切事都会以牛为先

 

寒春,这位享受副部级待遇的美国专家,地道中国农妇打扮,衣服只有几身,睡的是硬板床,吃的菜是自己种的。她的心都扑在了牛身上。

 

老人说:“爱牛的人,做一切事都会以牛为先。这样的人不会在岗位上出纰漏。”

 

刚建牛场时,牛不习惯往挤奶台上走,寒春与丈夫阳早摸摸牛头、拍拍牛背,实在不行就用肩膀顶。一次,寒春发现新生牛耳朵上无打号印记,她对值班人员发火:“昨晚能做的事为什么要等到今天?你有说服我的理由吗?”

 

 

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奶牛事业

 

“她爱看窗外的白杨,起床就去看她的牛,回家就和家里的猫说话。”寒春的司机回忆说。

 

从寒春家走出5分钟,就是中国农机院试验站的奶牛场。因为年老而无法亲身劳作后,她仍然坚持每天清晨5点进牛场巡视牛群,牛场里一共四五百头牛,每头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拥抱亲吻它们,与它们交谈,她把手伸入小牛的嘴里,任由可爱的小家伙们吮吸手指。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60年来,寒春和阳早耗尽毕生精力主要做了两件事: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奶牛场的几乎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寒春夫妇的智慧和心血。寒春负责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她和阳早负责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国实验项目”在全国许多奶牛场推广应用,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奶牛饲养机械化。

 

许多和寒春合作过的人都说,她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

 

 

为信仰而来

 

20031225日,寒春的丈夫——85岁的美籍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因病去世。在讣告上,有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是寒春写上去的。寒春解释此话:“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而来的。”

 

阳早此前曾经立下遗嘱,包括不搞悼念活动,捐献遗体,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骨灰等等。于是寒春将丈夫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摘下来,以便“留给买不起起搏器的人”;她坚持把丈夫“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地方”,之后,寒春将丈夫的骨灰埋葬在一棵冷杉树下面,“这样他朝夕都能看见心爱的牛群”。

 

 

中国首张绿卡的获得者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001”——《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

 

阳早和寒春实践了“为信仰而来”的诺言。

他们坚持共产主义精神以养牛为载体践行着坚持解放全人类的理想

几十年如一日,本应享受副部级待遇的他们始终保持农民本色,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有人说他们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

 


上一篇: 历史瞬间
下一篇: 没有了